原画册

原画册致力于以摄影为媒介,探索艺术价值,拉近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。

韩松:
原画册创始人
全球 iPhone 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得主
是苹果、华为、OPPO等品牌手机合作摄影师
新加坡世界建筑节影展

在网易云课堂发布畅销课:
《静物美食摄影课程》、
《韩松手机摄影全系课:入门到创作》等
更多摄影课程在 网易云课堂 搜索 “原画册” 即可

巴拉特区:保守与不羁

 

我走在路上,男孩们的足球飞了过来,我一脚踢歪差点撞碎粉色小屋的窗户,引来身后窗口看热闹的祖孙的一阵笑声。前面墙角下几个留着胡子的大叔端着土耳其人喜欢的加糖红茶,打量着背着大包的我们,像是在猜我们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。穿着长袍带着面纱的伊斯兰妇女似乎什么都没看见似的从一旁经过,留下黑色的背影。远处几个像放风的孩子,无论男女爬在树上墙上,任衣裤肮脏。在这条街的每一处的每一个人,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:男孩们用民居的山墙做球门踢球,房屋和矮墙的多变勾勒出复杂的空间,增加足球冲撞的不定性的乐趣;街角墙角限定了一个半开放的空间,大叔们选择这里坐下来喝茶,是因为这里既是不受行影响的安静一隅,又是能观看街道上发生的事情的地方;窗前的祖孙居高临下,观察着一切,又参与着一切;伊斯兰妇女没有说一句话,只是默默走过,她们背影告诉我这里居住着不计其数的信徒;树上墙上疯狂玩耍的孩子们,怕是暴露了土耳其人本性中的热情、大胆和不羁;而作为路人的我,行走在曲折的步行空间,两旁矗立着各色房屋,获得前所未有的猎奇感和参与感……
 
这里是巴拉特区(Balat),在举世闻名的伊斯坦布尔历史城区法提赫(Fatih)中偏居一隅。从11世纪到最近,这里都混居着现代伊斯坦布尔最保守的犹太人、穆斯林、希腊裔人群。作为土耳其的经济中心,伊斯坦布尔自然免不了现代城市的发展,而巴拉特区在现代的洪流中保存下来。今天这里是伊斯坦布尔平民生活的缩影,而在我看来,正是这些平民的生活留住了巴拉特的魅力。

巴拉特区建在山坡上,砖石民居鳞次栉比,依次排开,其中会偶尔夹杂着奥斯曼式的老旧木结构建筑。这些房子多是三五层楼,狭窄的开间门脸,第二三层悬挑,勾勒出街道。走在上下曲折的街道上,你会惊奇地发现蔚蓝的大海会不经意从建筑之间的缝隙透过来。这些房子多被居民们粉刷得五颜六色,粉色、暗红、蓝色、绿色……不管什么样的地形陡坡,它们都挤挤搡搡奋力立足在街道两旁,像极了童话中的小镇。
 
我不记得自己是从那条路进入巴拉特的了。这样的居民区,说复杂也复杂——曲曲折折的石铺路并不很宽,上坡下坡,左拐右拐,两条路就在某处不经意以奇怪的角度相交,相交也就因此有了奇怪的房子。没有主轴,没有中心,只是偶尔几座小清真寺的宣礼塔在提示着我行进的方向,虽然偶尔会有一辆辆汽车小心翼翼地驶入,但弯弯曲曲的道路告诉它们这里显然更适合步行;当然,这里说简单也简单——面朝大海的山坡,房子顺势排列,贴着地势,顺着地形,顺着石铺路随意为之,却有着神奇的秩序。不知道这里是现有路还是先有房子,总之你会知道,下坡离大海更近,上坡离大海更远。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。
 
这是典型的“自下而上”的自发城市设计,“设计师”就是是以往住在这里的任何一个人——也许是咄咄逼人的一家之主,也许是准备整修店面招揽客人的商贩,甚至也许是在饭桌上异想天开的孩童。每个人的想法、设计和生活习惯都影响着巴拉特区的形成。而这些想法的来源正是左邻右里,自己生长的城市环境。土耳其人的热情、不羁,夹杂着伊斯兰带来的保守与坚定,形成了巴拉特的街道和房子的性格,以及街道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。表面上看没有统一的道路规划和建筑设计,建筑却在长期的建造和更新中自觉统一,巴拉特区成为它应该成为的那样。这种样子在伊斯坦布尔现代化的滚滚洪流中保存下来。

 

 

 →这里有更精彩的伊斯坦布尔

评论
热度(15)

© 原画册 | Powered by LOFTER